学习册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册 / 2019高考 / 综合 / 正文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真题与答案(八)

来源:学习册发布日期:2019-03-07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60分)

37.(36分)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12分)

参考答案:不同之处:《春秋》为编年体;《史记》为纪传体。《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二百余年的历史;《史记》记载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春秋》主要关注诸侯等社会上层的政治、军事活动;《史记》还关注了商业活动、水利工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者、商人、少数民族等群体的历史。简述社会状况(答案要点示例):高祖本纪:记载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生平。西汉建国初,刘邦在经济上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恢复;在政治上推行郡国并行制,以维护其统治。儒林列传:记载重要儒家学者的事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大宛列传:记载汉朝通西域的历史。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发展。

材料二 在欧洲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史学家批判拿破仑对各国的侵略,认为历史是体现民族持性的标志。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普鲁士的《民族历史评论》发刊词说,历史“比任何学科都有助于全体德国人民的统一”。

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恩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2)阅读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12分)

材料三 “历史有什么用呢?面对孩子的疑问,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克撰写了一部史学专著来回答这一问题。

参考答案:特点:历史研究科学化(历史学成为科学);关注民族历史研究;关注工人运动史,唯物史观诞生。分析:17世纪末,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人类走向科学时代。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弘扬科学与理性。19世纪,推崇科学成为欧洲的潮流,推动史学研究走向科学化和专业化。法国大革命对19世纪的欧洲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拿破仑战争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精神。各国历史学家研究本民族的历史,强调民族和国家的独立。工业革命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工人运动兴起。史学家开始重视对社会下层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

(3)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谈谈历史对你有什么用。(12分)

要求:从“能力或方法”“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作用:①学习历史,便于我们“以史为鉴”,提升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从对于历史的横向和纵向来看,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等,都需要我们站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如评价辛亥革命,我们既要看到辛亥革命对于中国历史的推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要看到由于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革命具有妥协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改变中国的社会现状。学.科网②学习历史,对于我们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多灾多难的屈辱史,被列强蚕食了中国大部分权益,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很多爱国人士开始了探索救国道路的尝试,从最先的地主阶线自救的洋务运动,到近代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1937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用血和肉,筑起了一道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脊梁,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使得我们明白团结和坚强的力量。综上所述:学习历史能够为我们的平常工作学习培养能力和方法,助力我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具体的方法论指导。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9-2020 xuexice.cn All right reserved. 学习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