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文(30 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14 分)
曹刿论战
《左转》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 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贞观政要》(节选)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①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 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②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 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注】①物:众人,此处指百姓。②斯须:片刻。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①又何【间】焉( )
参考答案:参与
②神弗【福】也( )
参考答案:赐福,保佑
③彼竭我【盈】( )
参考答案:充满
④【恒】令腹饱( )
参考答案:经常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可【以】一战 不【以】物喜
B.登轼【而】望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公将鼓【之】 当思【之】在心
D.惧有伏【焉】 且【焉】置土石
参考答案:C
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参考答案: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②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
参考答案:人们都知道恐惧而躲避灾害,却不知施行仁义,灾害就不会产生。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 分)
参考答案:林 深 则 鸟 栖 水 广 则 鱼 游 仁 义 积 则 物 自 归 之
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10.结合《<贞观政要>节选》和下面两则材料,请你谈谈对“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的理解。(2 分)
材料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选自《孟子》)
材料二: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
(选自习近平《之江新语》)
参考答案:施惠于民,是为人君者首要考虑的事情,只有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国家的福利,才能获得老百姓的拥戴和支持,也就是得民心;共产党现在所做的事就是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因而也就获得民众的支持。反之,如果君主和政府只顾自己享受和逐利,不顾民众死活,那么民众就不会支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