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傳)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余在直"时最贫,一貂帽己三载,毛皆拳缩如蜩。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鸣呼!此意尤可感己”。
[注释]①直:同“值”,当值,值勤。②蝟:今作“猬”,刺猬。③已:语气词。
11.解释文中加括号的词(4分)
(1)而(极)爱才( )
参考答案:很(非常)
(2)嘱(易)新帽过年( )
参考答案:换(更换)
12. 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 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
B.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
C.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
D.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
参考答案:A
13.对我“依然旧帽”,公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末作者说“此意尤可感”,这里的“此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参考答案:一笑不复言,傅文忠对我的尊重和体恤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亮马线
①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 kù sì 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
②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见下图)。
当时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引发了许多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于是,人们在马路上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行人可以踩着它们穿越马路。“跳石” 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街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1951 年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
③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1969年,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一-《艾比路》,该唱片的封面为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2012年,艾比路斑马线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
④斑马线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看似简单朴素,却不是随意画出来的。按照设置规范,斑马线最小宽度为3米,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
⑤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斑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漫漫车流中,法律赋子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须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动车尊重行人的路权,也需要行人珍惜自己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
⑥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由于机动车和行人互争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⑦现在,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的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如彩色斑马线、3D立体斑马线等。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看手机过马路成为新的安全隐患,为此有的城市推出了闪灯斑马线一一在斑马线上安装多条醒目的灯带,斑马线在灯带的映照下与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为“低头族”过马路提供有效的警示。
⑧斑马线是城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唯有守法守序,才是对这道风景的最好守护一一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14.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参考答案:酷似
15.下列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斑马线的宽度根据规范不应超过4米。
B.构成斑马线的白色粗实线须平行排列。
C.斑马线的宽度与人流量无关。
D.所有的路口都应设置斑马线。
参考答案: B
16.依据文本内容, 摘录相关信息并作概括,完成下表。(8分)
17.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 文中提到,有的城市对斑马线设置进行了大胆尝试,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理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