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现代文阅读(一)
根据相应的文章,回答问题,共38分。
安娜之死
[俄]列夫·托尔斯泰
①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他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往前走。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沃伦斯基伯爵哪里带信来的车夫。
②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实名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
③“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十点钟我就回来了” 沃伦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
④“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
⑤“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滴对米哈伊尔说。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急促跳动使她透不过起来。“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
⑥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从她旁边走过。站在走过来,问她乘车不乘车,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的望着她。“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她想,沿着月台越走越远了,几个太太何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升谈笑着,在她走过去的时候沉默下列,紧盯着她。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一辆货车驶近了,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
⑦突然间她回忆起和沃伦斯基初次相逢那一天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她醒悟到她该怎么办了,她迈着迅速而轻盈的步伐走下从水塔通到铁轨的台阶,直到匆匆开过来的说火车那儿才停下来。她凝视着车厢下面,凝视着螺旋推进器、锁链何缓缓开来的第一节车的大铁轮,试着衡量前轮何后轮的中心点,估计中心点对着她的时间。
⑧“到那里去!”她自言自语,望着投到砂土何煤灰的枕木上的车辆的阴影。“到那里去,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摆脱我自己!”
⑨她想倒在开到她身边的第一节车厢的车轮中间。但是她因为从臂上往下取消红皮包而耽搁了,已经太晚了;车厢中心开过去了。她不得不等待下一节车厢。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情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的心中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欢乐呈现在她的面前。但是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开过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车轮雨车轮之间的中心点刚一和她正对了,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下的毛骨悚然。“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 ,闪开身子,但是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说得无力挣扎。一个正在铁轨上干活的矮小的农民,咕噜了句什么。[一只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哗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选自《安娜卡列尼娜》,周扬、谢素台译、有删改)
14、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具体的内容。
参考答案:尽管期待渥伦斯基的回信,但先已绝望;看信后对两个人情感的彻底绝望;由此推广到对生存背景(人生、世界、命运等)的绝望。
15、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参考答案:特点: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主观的感受作用: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的心理状态
16、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内心活动:恐惧、迷惑、悔恨;意义:表现了安娜之死的偶然性,增强了悲剧意味
17、请探究作品结尾[ ]句的意蕴。
“蜡烛”的比喻,写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识从异常清醒到渐趋模糊、直至消失的过程 这句话表现了安娜临终前的内心感受,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安娜之死的总结画龙点睛, 暗含着作者的喟叹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