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
宋代 王令
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
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
译文
春天里城中的儿女纵情地春游,微醉时斜倚高台欢笑地登上高楼。
满眼落花纷飞,让人生出多少惜春情意,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懂得春将归去的忧愁!
注释
春城:指扬州。
层台:高台。
若何:如何。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一次春游后所作,从语言风格看,很可能作于皇祐(1049年—1054年)年间,他多次放弃参加科举考试之时。
文学鉴赏
首二句写春游之景。王令家居扬州,乃繁华之地。春天的扬州更是满城春风春景,春柳春花。杜牧有诗“春风十里扬州路”,韩拥有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诗以“春城”以首,接之以“春游”,无限恣游之景,尽在一“纵”字之中。具体“纵”意,接下来“醉倚层台笑上楼”便展开一幅明媚春光下春城儿女纵情春游的热闹画卷。当此春情,渐上层台,渐倚高楼,如斯风光,好不醉人。一“醉”字,既可理解为春酒小酌,酒意使然,又可理解为春风化人,春景使醉。正是:莫问春情几许,但看春情如醉。
一、二句写春城儿女游乐之景,其欢乐业已至极,若再写欢,势必无言可下。因而诗人笔锋一转,由满城春花骤至满眼落花,感伤之意,倏忽袭来,令人防不胜防。此等落花,非被风雨所摧,故无苏轼“西园落红难缀”之恨;非因暮春所取,故亦无曹雪芹“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之怨。此处落花,落在繁华时节,落在盛春之际。韶光未逝,我独凋零,众人皆欢,我独悲婉。诗人‘偷穷心狂高,不肯束世程。揭欲望丘轲,今昔相招迎”(《谢束丈见赠》),空怀抱负在身,奈何世不相容。王令逝时年未三十,作此诗时亦正当二十余岁的大好年华,而忧愁苦闷如斯,决非偶然。“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用语平平,未有奇字,与其《假山》诗“旧山风老狂云根,重湖冻脱秋波骨”之奇险风格绝不相类,然而用意别出,自有机杼,故亦能传达出意味深长之感。
作者简介
王令(1032年—1059年),北宋诗入。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五岁而孤,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少不检,既而折节力学。庆历八年(1048)离王乙别居,开始在天长、高邮等地授徒为生。皇佑四年(1052年),朝廷诏天下贤者,王令因贫不应试,作《送穷文》以明志。至和元年(1054年),王安石在舒州被召入京,途经高邮,于是赋《南山之田》求见,王安石大为赞赏,期望王令的才能可以与他共创大业。嘉佑二年(1057年)在江阴、常州为诸生讲《论语》、《孟子》。三年(1058年),娶王安石妻妹,次年卒。王令能文,尤其工涛。其诗风格雄伟、感情奔放,想像力丰富。《四库全书总目》评其“才思奇轶,所为诗磅礴奥衍,大率以韩愈为宗,而出入于卢仝、李贸、孟郊之间,虽得年不永,未能锻炼以老其材。或不免纵横太过,而视局促剽窃者流,则固倜倜乎远矣”。有《广陵集》二十卷传世。生平事迹见王安石《临川集》卷九七《王逢原墓志铭》、《东都事略》卷一一五。今人沈文倬有《王令年谱》,见《王今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附。
参考资料: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288-290
张鸣 选注.宋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83
刘永生 编 .宋诗选.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99
钱仲联,等 主编 .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