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
1.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学生,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参考答案:D
2.右图教师行为体现的是( )。A.评价标准多元化
B.评价主体单一化
C.评价方法复杂化
D.评价方式多样化
参考答案:B
3.班主任方老师刚上课时发现有人在班长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对此方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A.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
B.责令班长自我反省
C.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
D.擦掉字迹后再处理
参考答案:D
4.黄老师经常带学生到学校花池观察荷叶和荷花,为学生讲解莲藕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将有关荷叶、荷花的知识编成小册子,这体现黄老师( )。A.教育科学研究者
B.行为规范示范者
C.专业发展引领者
D.课程资源开发者
参考答案:D
5.依据《教育法》的规定,关于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要求,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有长期发展规划
B.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D.有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参考答案:A
6.学生张某在高考中,由他人代考,依据《教育法》规定,可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张某停止参加高考( )。A.3 年
B.4 年
C.5 年
D.6 年
参考答案:A
7.教师王某因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被判有期徒刑 1 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继续执教
B.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从事其他职业
C.王某保留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需要重新注册认证
D.王某保留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不能留在原学校任教
参考答案:B
8.小学生李某,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到某市上学,为李某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主体应为( )。A.其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
B.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
C.其父母工作地人民政府
D.以上三者
参考答案:C
9.《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所称未成年是指( )。A.未满 12 周岁的公民
B.14
C.16
D.18
参考答案:D
10.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下列不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A.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B.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C.纠结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D.多次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参考答案:A
11.小学生王某在课间玩时,故意将同学赵某推倒在地,致其骨折,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应对赵某受伤担责的主体是( )A.王某监护人
B.学校
C.王某的班主任
D.王某
参考答案:A
12.依据《宪法》规定,行使解释宪法职权的是( )A.最高人民法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参考答案:B
13.李老师在班级设立了“生日祝福墙每当有学生过生日时同学纷纷在祝福墙上留下祝福的话语,还互赠自制卡片。李老师的做法( )A.不恰当,会加重学生负担
B.不恰当,会助长物质攀比之风
C.恰当,能让学生感受温暖
D.恰当,能让学生提高消费意识
参考答案:C
14.小刚自习课与同学说话,被学校扣了分,班主任王老师把小刚叫到办公室训斥了一顿、小刚解释说,老师,今天主要是因为…….王老师更生气了,“每次你都有理由,再这样叫你家长来!”王老师的做法( )。A.恰当,制定了校规就应该严格执行
B.恰当,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就要批评
C.不恰当,应该听小刚解释清楚再处理
D.不恰当,应该杀一儆百在教室里处理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