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废墟之美
“废墟”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跟文化和美学不相干的贬义词,甚至《现代汉语词典》对“废墟” 一词的解释也仅仅是“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天灾后变成的荒凉地方”;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并没有错;但若用世界知识来衡重,这样的理解就很不够。在欧洲,“废墟”的含义自近代以来“废墟”这个语词的含义有了明显的丰富和扩充,被赋予了文化和美学的内涵,变成了学术无念。
“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的。早在15世纪,人们从偶然的废墟挖掘中发现古代希腊、罗马时代那些生机勃勃的壁画、雕塑等绝妙艺术品,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于是决心以古代为榜样来复兴文学和艺术。古代那些巍峨的神庙和宫殿,尽管多半都在战火和天灾中沦为废墟了,但它们依然令人粛然起敬,不仅引起人们思古的幽情,更激发人们对艺术创造的热情。随着人的自我意识在“神”面前的觉醒和对古代伟大哲学思想的发掘和发扬,这样一种宏伟的追求成为了可能。这使得文艺复兴成为在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充满朝气的时代氛围里,人们对前人伟大创造的历史证物,哪怕只是一方残垣断壁,一堆碎石瓦砾,也刮目相看了!
废墟的美学价值及其品位的提升,另一个重要进程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动。这一历史时期,欧洲工业化运动的弊端已开始显现出来,加上启蒙运动中提出的“返归自然”的主张,这些都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一些浪漫作家厌恶工业化的喧嚣,缅怀中世纪的田园生活和愔调,创作中喜好远古的题材,追求神奇和神秘,爱好废墟的景象。欧洲常见的古堡造址很符合他们的审美理想。
第三股推动力重是1820年愛琴海米罗岛上的女性雕塑阿弗洛狄忒,即“断臂维纳斯” 的发现。这尊被认为世界上最美的女性雕塑,多少人想复原她的双臂姿势都以失败告终。“断臂维纳斯”也由此作为残缺美的经典永远定格,为废墟的残缺美进入美学殿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保护废墟造址成为一种文化行为。
有位外国作家在观赏希腊卫城废墟的时候,发出这样的惊叹:“那种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的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我国有作家旅欧时也兴发类似的惊叹:“看到一座古堡废墟耸立在多瑙河畔,就像看到了600年前塞尔维亚人的智慧和力量。”美学家朱光潜说:“年代的久远常常使一种最寻常的物作也具有一种美。”那些遥远年代创造的宏伟的宫殿、 陵寝、庙宇、城墙、古桥、古塔等,包含看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辛劳,不管它毁于兵燹还是天灾,都会引起人们的痛惜,抚残体以思整体,产生心灵的震據和共呜,而这种震撼和共呜就一个宙美的过程。
一见残破就觉得碍眼,不惜工本修耷一新,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缺乏文化素养的表现。重修伟大的长城废墟这一 “石头的史诗”,修了一段又一段,然后把这些新长城当作旅游点,吸引游久来看这假古董,这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殊不知这种以假乱真的做法,对那些稍有文物意识的游客来说是倒胃口的。笔者曾多汷陪同来自各地的朋友游览长城,人家往往事先就提出要求:“可不要领我们去看新的长城哦! ” 一次我陪两对外国夫妇游览司马台长城,起初我也不知道它是“修旧如旧”过的,以为是被岁月特赦了的。胃彳走完最后一个完好的岗楼时,眼前突然出现乱石满地的残破的长城遗迹。大家不约而同喊了起来:“长城在这里呢!”不顾一切地攀爬了起来。不难理解,人家要瞻仰和领悟的是那尽管残破,却带着岁月沧桑,因而能唤起“悟性的陶醉”的伟大长城废墟,而不是任何用钱就能换来的崭新建筑。
联系近年来重修圆明园的呼声,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无数大拆大建事件,不难看出,关于废墟美的意识在有些人那里还是“0”!
(取材于叶廷芳《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是纠正《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废墟”这一语词的错误理解
B.中国的长城废墟凝聚中岁月沧桑,如同希腊卫城废墟一样,给人一种“悟性的陶醉”
C.废墟遗存往往透露看前人的非凡智達和巨大辛劳,从而带给后人以心灵的蔟撼和共呜
D.对废墟的认知軎事关国人审美意识的改进,也有利于“修旧如旧”文物保护观念的普及
E.文章既蕴含春历史感兴,也渗透了现实关怀,表达了作者对提升民族文化素质的热望
参考答案:AD
19、通读全文,用一句话简要表述作者所理解的“废墟”。
参考答案:含有历史文化信息、具有文物价值和美学内涵的建筑遗存。
20、文章勾勒了欧洲自近代以来理解“废墟”述呈中的三个重要历史节点,请分别概括三个节点中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
参考答案: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废墟中引发了思古的幽情和创造的热情,生成了残缺美意识。
(浪漫主义运动阶段)人们在废墟中寄托了缅怀田园,喜好远古,追求神奇和神秘的审美理想。
(1820年“断臂维纳斯”的发现)使人们深化了对废墟残缺美的认知。
21、本文认为,已成废墟的圆明园造址不应重修,你是否同意这种意见,说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