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册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册 / 2019高考 / 语文 / 正文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真题(四)

来源:学习册发布日期:2018-12-19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剌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敷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受。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纯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参考答案:C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上家家。(唐·罗隐《寄南城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明·王象巽《游曲江》)

参考答案:BE

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Copyright © 2019-2020 xuexice.cn All right reserved. 学习册 版权所有